报告称企业家犯罪具五大风险点 官商勾结等为诱因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广告部电话|环球时报社|环球时报电话|环球时报广告部|环球时报广告刊登热线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3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今天在“2013中国公司法务年会”上发布,报告对357起2013年度公共媒体报道过的企业家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了深度剖析。
2013年,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整顿,IPO一度暂停,与上市、投资相关的企业家犯罪案例呈现上升;党和国家掀起反腐的新高潮,一批现任或前任国企管理者落马,多位省部级高官的落马,也牵涉出一大批国有及民营企业家,比如丁羽心非法经营、行贿案;同时跨国领域的商业贿赂开始成为打击的重点,比如说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立案侦查……2013年企业家犯罪企业家犯罪的新特点是什么?中央台记者孙莹采访了报告的主笔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李斌。
报告显示,357起案件所涉及的企业遍布我国28个省市,北京、广东、浙江和江苏四地曝光的企业家犯罪占了全部案例的四成,经济发展程度与企业的数量成正比,蕴含的法律风险也成正比。40到50岁是企业家犯罪的高发年龄段。
李斌: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这些一把手,往往是涉案的高发人群。这充分揭示了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这个真理。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一次跻身发案前十,河北阜城“明胶”案更是排在十大案例之首,2013年3月,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负责人宋海新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0万元。报告评价,毒胶囊事件反映出整个制药产业链都出现了问题,希望此类案件宣判能给相关企业和有关政府以警醒。
李斌:制假造假,毒豆芽啊,毒奶粉、地沟油,在去年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审判,而且各地都是把这类案件集中审判,对公众公示,从犯罪打击的力度上来看是提升于往年了。
报告显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犯罪在案发领域的比重大幅提升。
李斌:吉林的大火啊,青岛的爆炸啊,这都是大规模的群死群伤事件,反映出经济发展过程中,他的企业治理、安全意识、安全隐患一直存在,我们要从小的环节抓起,从事先预防抓起。
不论是刘志军案牵出的丁羽心案、还是重庆不雅视频牵出的肖烨敲诈勒索案,官商勾结背后犯罪的揭露力度还会加大。
李斌:因为我们看到,去年中纪委打老虎打了18只,县处级官员6500个,我们通过报告反映出了,这些官员背后肯定都有官商勾结,有一定的利益,所以企业家们应该会受一些牵连,数字还会有一定的提升。
报告指出,企业家涉嫌刑事犯罪的五大风险点分别为企业融资、财务管理、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企业经营五个方面。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缘何触犯刑律、身陷囹圄,甚至被处以重刑、极刑?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报告在第五部分专门透视企业家犯罪原因。
报告将企业家犯罪的根本因素归结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地方债务、金融风险、产能过剩、国企转型不畅、高房价等,无不是由于政府越位、缺位、错位,导致市场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李斌:因为之前我们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所以,我们去年曝出了一些国企行业腐败窝案,如中国移动、中石油、中石化、神华集团等等,这些央企既掌握了垄断既得利益,又掌握了资源,这种行业老大就容易爆发出这种腐败窝案。
去年10月,号称“全国最专业高收益网络借贷平台”天力贷运行半年后出现挤兑被迫停运,被湖北警方以非法吸存立案。此前,贝尔创投、淘金贷、天使计划、优易网、安泰卓越等十余家网贷平台“跑路”,公布的个案涉案资金最高为2000万元,投资者均遭遇本息被卷走的风险。灰色地带上“刀尖上的舞蹈”频频上演。
李斌:老百姓现在投资理财也是风险非常高,你如果银行可能是负利率,但是你如果追求高利率,10%以上的收益率,就可能成为非法吸存的对象。所以政府和市场的职责没有理顺,导致市场作用发挥的不够透彻,也是导致企业家犯罪的根本原因。
报告认为,民营企业融资难、市场准入受限是民营企业家犯罪的直接因素。去年,原湖南三馆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曾成杰因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职务侵占罪被执行死刑。“万家购物”网站负责人应建成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罚金200万。导致金融市场发展不畅的两个“堰塞湖”难以逾越。
李斌:我们的资金淤在了银行、国企,企业是淤在了中小企业,但是中间没有恰当的沟通渠道。我们调研去年乃至前几年企业家犯罪的第一名都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也体现了我们融资的确是非常大的问题。
报告对去年11月我国首部规范民间融资的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的出台给予了积极肯定。
李斌:它规定了“单笔借款金额300万元以上”的民间借贷、“向三十人以上特定对象借款的”等情况,这个在以前都是有可能被打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中,现在你只要施行报备制度,就可以融资,就是报这种灰色地带的行为已经予以合法化了。
当然,导致企业家犯罪还有制度因素、规则缺失、监管不力导致的官商勾结,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监督失灵等等。专家对企业家犯罪风险防范提出哪些建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林维则提醒企业家们,经常要抬头看看。
林维:大部分企业家都是埋头赚钱,他从来不抬头看看身边环境的变化,看看法律的变化,企业家应该关心政治,很重要的就是企业家应关心立法。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阮齐林教授首先建议企业家远离暴力。
阮齐林:远离暴力,这是我们得到的一个警戒。如果一个企业经常使用暴力解决经营中的问题,按照刑法的规定,它可能被打成“黑社会”。
一些民营企业,往往在资金往来上比较随意,专家提示,要公私分清。
阮齐林:公司的财产是公司的,个人的财产个人的,应该分清楚,你把公司的财产当做自己的财产一样,虽然自己认为没有什么事,但是在法律上这是有问题的。如果有些地方不能证明钱款的用途和去向,也可能就会被定成职务侵占。
专家提醒,企业家应避免和官员有经济往来,行贿犯罪是未来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很难脱罪。一旦有行贿犯罪记录在案,将没有资格参加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投标。 |